梁书韵和赵卫卿在北京路的公司见到戚长信,杨言玥也刚好赶到。
“不好意思,我晚到,没耽误你们开会吧?”
梁书韵在会议室,准备听戚长信做汇报,杨言玥敲门进来。
会议室里除了梁书韵、赵卫卿,还有许淑仪和下属,以及戚长信团队几人。
戚长信这几天经过许淑仪的妥当安排,人看起来精神不少,也体面许多。
戚长信点头,“杨总不晚,我们刚好才要开始。”
杨言玥找位置坐下,“你们继续,我旁听。”
戚长信把关于红酒和红酒公司部分的剧情文件,分发给梁书韵、许淑仪和杨言玥等人看。
电视剧总共51集,剧情里还原不少豪门生活场景。
每一集时长预计40分钟,每一集大约25场戏。
一部电视剧下来,大约有1250场戏。
而其中用到红酒的戏,占有25场。
甚至有一个剧情冲突,以红酒作为媒介展开冲突。
关于红酒的剧情,均匀分布在电视剧整个故事线上。红酒最开始出现是在第八集,之后每隔一集就均匀出现一次。
直到故事结尾,所有角色大结局,红酒仍伴随男主命运的尘埃落定而出现。
这样一看,戚长信倒没有忽略她们的红酒。
梁书韵看剧情文件,听戚长信介绍红酒在剧情里的形象,以及剧情对红酒形象的影响。
梁书韵大概领会到,戚长信对她们红酒人设的建立,是往高端大气,常人不能轻易得到的形象去建立。
最后更伴随其他主角的衰落,只剩男主一人独饮红酒,铸就一种商战风云诡谲,胜者虽孤独,但也能独享尊容的场景,突出她们红酒与王者气质的搭配感。
梁书韵对戚长信关于红酒人设的建立手法,没有意见。
但她认为,这是一部大男主戏,戚长信突出红酒与王者气质的搭配,这是从男性心理去考虑的手法。
她们的客户画像,不仅有男性,也有女性。
男买家和女买家,比例各占一半。
戚长信的表现手法,能抓住男性心理,但忽略了对女买家心理的把控。
女买家们更多的是讲情。
只有足够温暖,戳人心的言情拉扯,才能让女买家们心动,并为之付款买单。
当然了,从购买能力上看,买得起她们红酒的女买家,心智或许成熟到和男买家们一样,注意力已不在情爱方面。她们可能更关注红酒所代表的阶层、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等附加价值。
但阶层是流动的,现在买不起的买家们,以后不一定买不起。
她要更大可能将潜力股客户也拉拢过来。
或许她在她的客户十八岁时,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,十年以后等这批十八岁的客户成为消费主力军,他们仍能记得住她们的红酒。
而红酒如果冰冷无情,打动不了人心,那么想买它的人就少。
即便女买家们也理性大于感性,她相信,有情感注入的商品红酒,更能拉动女买家们的情绪,让她们记住红酒的人设,并买它来一起品故事主角的人生。
梁书韵坚持增加一条言情线,最好是酸涩暗恋带点甜的故事,并且主角结局是hE和的。她想让她们的红酒,作为主角暗恋情路中一个传情的工具,和主角的美好结局融合在一起。
只要观众被两名主角人设打动,只要她们一想起那两名主角,她们就能想到她家的红酒,那么她们植入的广告就算成功。
戚长信听到这消息,如同晴天霹雳。
他认为,梁书韵提出的意见,改变了他现在所有的主线。
她的想法,已经违背他拍这部剧的初衷。他想拍大时代背景下,小人物往上爬的艰难,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惨重。
男主虽然最后荣享一切尊容,但一定程度上他众叛亲离,他是孤家寡人一个。
戚长信想告诉世人,小人物在这样的时代要爬上金字塔尖,道阻且难。
梁书韵摆手,“戚导,这部剧的底色未免过于悲观。”
“戚导,我们要拍喜闻乐见的。”
当小说